上海化学工业区
一、地理位置
上海化学工业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区漕泾镇和奉贤区柘林镇之间,距市中心及浦东、虹桥机场均为50公里,距洋山深水港55公里。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园区规划面积为29.4平方公里,由历年围海造地形成。与上海石化一起,形成上海市杭州湾北岸60平方公里的石油化工产业带。
二、发展概况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也是“十五”期间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上海化工区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为2000年至2010年,先期开发16平方公里,约可容纳总投资1500亿元项目。一期工程以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新建年产90万吨乙烯项目为龙头,发展乙烯下游深加工产品链为主体,建成石油化工深加工、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三大系列产品。二期工程将重点发展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石油化工项目。
目前,世界著名的化工巨头如英国BP、璐彩特,德国巴斯夫、拜耳、德固赛,美国陶氏化学、亨斯迈、英威达、普莱克斯、三M,法国苏伊士集团、法液空,日本三井化学、三菱瓦斯化学,荷兰的孚宝公司等跨国公司,以及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集团等国内大型化工企业已在区内投资。截至2007年底,化工区共注册成立企业50家;累计批准项目总投资100.4亿美元,其中外资项目总投资达80.6亿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8亿元。
2007年,化工区完成销售收入511.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89.9亿元,区内注册企业实缴税金28.6亿元,实现利润32.92亿元。
三、总体发展目标
上海化工区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上海化工区将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和上海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总投资达到15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每年3500万吨炼油能力和3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成为亚洲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世界最大聚碳酸酯生产基地和聚氨酯生产基地,形成杭州湾北岸60平方公里化工产业带。
四、开发理念
上海化工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即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大型化工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提出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即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构建起了上海化工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体系框架。2004年4月,上海化工区被上海市列为创建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区;200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
1、产品项目一体化
上海化工区根据石油化工产品链的特点,对园区建设作整体性规划,按照石油化工产品上、中、下游产品链关系组织招商,合理布局产品项目,在园区内形成了企业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各企业的生产过程相互独立、较难形成规模效益、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状况,从而有效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化工区已投产的企业中比较突出的是已经形成了乙烯和氯化工两个产业链: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类、再生产二氯乙烷、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等,到生产双酚A继而生产聚碳酸酯等4-5级梯次的乙烯产品链,实现了上、中、下游产品之间的梯度利用;以氯化工为核心的氯元素参与多家企业的异氰酸酯、二氯乙烷、聚氯乙稀和环氧树脂等的多次重复利用的产业链,使上游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产品之间的关联度达到80%。
2、公用辅助一体化
上海化工区南区10平方公里道路设施、地下管网、通讯设施、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完备,满足了一期开发建设和生产的需要;北区13.4平方公里将根据需要正在逐步完善;西区6平方公里围垦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全面启动,基本具备了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条件。
上海化工区以中外合资的方式集中建设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行统一供给,不仅提高了装置效率,而且减少了投资成本,大大提高了各化工企业的生产竞争力。上海化工区根据主体项目对公用配套的总体需求,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了给水、蒸汽、工业气体、热电联供、码头仓储、管架、污废水处理、废物焚烧炉等公用工程项目,形成集约使用的公用工程岛,实现区内能源的统一供给,不仅节约了用地和投资,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用配套设施大型化、规模化的优势。
供电和供热方面,投建配置2套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的热电联供厂;供水方面,建设日供20万吨工业和生活用水的自来水厂;供气方面,建设了工业气体公司,主要生产氮气、氧气、压缩空气等各种空气分离气体,以及氢气、一氧化碳等合成气体,直供区内各企业;码头仓储方面,化工液体码头一期规划6个泊位已分期投运,二期规划将建成16个泊位、80万立方米化工储罐、年吞吐量可达1000万吨,除此以外,单件千吨级大件码头、多种危险品仓库及保税仓库均已投用;污水处理方面,将根据需求增长逐步达到日处理5万吨化工生产污水的能力;固废物处理方面,建设了目前亚洲最大、排放标准最高的工业危险废弃物焚烧装置,年处理能力达6万吨;公共管廊方面,规划在区内主要干道沿途建设总长28公里的管架,并按客户要求敷设多种物料管道,一期工程已形成三横三纵网格状体系,共投用189根物料管道,总长约300公里。
据统计,如果各企业自建相关配套设施,不仅投资大幅度增加,而且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要比集中的公用工程高出30%,运营成本要高出50%。以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为例,由于采用化工区一体化的公用工程,项目总投资控制在200亿元人民币以内,比国内同等规模的其他乙烯项目减少投资约30%。
3、物流传输一体化
上海化工区学习借鉴比利时安特卫普、新加坡裕廊等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物流方式和经验,实施了“物流传输一体化”理念。经过“十五”期间的集中建设,化工区已成功建立起海运、陆运、管输、仓储等多式联运的物流集成设施网络,并基本实现了与区外海港、空港、管网、公路网的连接,还引进了荷兰Vopak、中信物流、复兴船务等拥有专业技术和成熟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合资组建了孚宝港务、公共管廊、化工区物流、储运等物流公司,为区内化工企业提供完善、系统、经济的公共物流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化工区内建成道路62公里,总长20公里的区内铁路和区外专用线也已投入运营并与浦东大铁路贯通,已铺设完成公共管廊21公里,建设了50000吨级液体码头、80万立方米化工储罐、多种危险品仓库及保税仓库等在内的物流设施。
除此以外,为提高化工区物流配套能力,上海市经委批准,在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建立“上海化学工业区物流产业园”。该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于2006年3月正式揭牌成立。物流产业园可利用土地约2500亩,可建成仓储用房83万平方米,储存货物580万吨,物流吞吐量约1392万吨。目前已入驻企业19家,已建成仓储面积10.10万平方米。该物流产业园的近期建设目标是与化工区内赛科、巴斯夫、拜耳等一期项目及化工品交易市场相配套;中期与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相衔接;远期同洋山集装箱的转运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物流集散相呼应。
4、环境保护一体化
上海化工区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开发之初就进行了环境评估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并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开发区之一,从规划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化工区通过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在减少“三废”排放的同时对“三废”进行集中处理,降低了区域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同时,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化工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区内建立了河网水系;园区平均绿化率达到25%。
根据上海化工区工业污染源的初步统计结果,上海化工区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89.19%,高于国际平均的80%,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478.39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20.3吨/年,远低于上海市确定的园区控制水平。另外,根据化工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近3年来,化工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其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降尘与全市水平相当。化工区已引进的各套生产装置在完成试生产后均通过国家和上海市的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此外,化工区管委会等单位还通过了ISO14000贯标。
5、管理服务一体化
上海化工区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管委会归口管理、“一门式”受理和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应急响应服务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了以管委会“牵头整合”的区域行政事务归口管理的工作格局,设立了公安、消防、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行政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一门式的服务。与此同时,化工区特别强化了消防、安全等管理,成立了化工区消防支队,购置先进的消防装备,并按照国际惯例,与欧盟合作,建设了集公共安全、消防、医疗急救、化学救援、防灾减灾、市政抢险、环境保护等七大功能于一体的应急响应中心,包含地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化学事故应急管理软件(大气模型扩散模拟预测模型软件)等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上海化工区应急响应中心于2004年3月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为化工区的开发建设构筑起全方位、全天候的保障网络,并通过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战演练,为区内企业“安全、健康、有序”地生产运营创造良好环境。
上海化工区门户网站www.scip.com.cn作为上海化工区对外联系的窗口,信息及时更新,化工区管委会和发展公司的OA系统内容完备,实现了发文、收文、签报流转等流程跟踪和监控等功能。化工区内的各管理单位如安质监站、医疗中心、公安分局、消防支队、海关办事处、边检站、海事办事处、检验检疫办事处等均设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网站。区内所有生产型企业分别建设ERP系统和MIS电子办公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提升生产、运营、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
除此以外,化工区内的置业公司、物业公司为入驻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办公条件和优质的物业服务。化工区还引入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建设了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度假商住、文化美食、社交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配套商务设施——五星级标准的华凯华美达广场酒店及乡村俱乐部,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管理服务水准,优化了区域投资环境。
五、区位优势
1、交通情况
上海化工区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有A4莘奉金、A30郊环线高速公路以及规划中的轻轨连接市区和沪宁、沪杭等高速公路网;化工区内设专用铁路支线与浦东铁路相连,成为连接长三角区域和全国各地的主动脉;化工区拥有近10公里的海岸线,通过疏浚后的内河航运系统,可与黄浦江、长江水系连通;化工区除建有专用海运码头以外,与洋山深水港(1000万标准集装箱)仅55公里;化工区距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均约50公里,空中交通十分便捷。上海化工区快捷的“水陆空”运输条件,为到化工区投资的企业提供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服务。
2、原料前景
目前,化工区内年产90万吨乙烯、60万吨聚乙烯、25万吨聚丙烯、28万吨聚碳酸酯、20万吨苯酚丙酮、20万吨ABS橡胶、21万吨MMA、10万吨液体环氧树脂、15万吨环氧氯丙烷、59万吨MDI和41万吨TDI等项目已经投产或即将投产。根据规划,上海化工区及与之相邻的上海石化已建成、在建的和规划中的乙烯装置将达350万吨/年,炼油装置产能将达1200万吨/年。由炼油装置、乙烯装置、上海化工区已投产项目、在建项目及附近的吴泾化工区提供的原料,将为化工区的中下游石化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基础有机原料。
3、市场潜力
尽管近年来全球油价震荡走高,使得石油化工原料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但在全球经济增长及中国、印度及中东等新兴市场对石化产品需求迅速扩张的带动下,自2002年以来,世界化工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形成对化工产品的不断增加的强大市场需求,但是大部分产品仍需通过进口来满足。预计到2015年我国石化市场大部分产品自给自足率将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将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化工产品在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
4、环境容量
根据杭州湾环评针对SO2、NO2、PM10三种常规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的大气容量分析,上海化工区的区域SO2环境容量为11219t/a,大于核发的总量指标。
六、招商目标
“十一五”期间,上海化工区将坚持按照石化产品链导向,继续做好90万吨乙烯产品平衡的项目招商,拓展和完善现有90万吨乙烯工程产品链中未利用的部分,以及利用周边化工装置可提供资源,不断延伸和扩大后续项目集群。至2010年将累计吸引投资180亿美元,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上海化工区中远期开发主要以建设12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工程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中下游石化装置及精细化工深加工系列,后续招商以C2、C3、C4、C5、苯等5个下游产品系列中的23种产品为龙头展开。至2015年,累计吸引投资220亿美元;到2020年,累计吸引投资250亿美元。
七、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化学工业区月华路66号
电话:021-67126666
传真:021-67120660
网址:scip.com.cn
|